第120章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钧霆希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章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闺蜜老公把我压在怀里,钧霆希音,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指薪修祜”讲的是顺应自然,使自己的精神、家族的传承,国家的文化、文明像燃薪一样自然地延续,永远流传;修养自己的德行,以求得福泽绵长。从个体生命和精神传承的角度来看,它表达了人的生命就像油脂和柴草一样,是有限的、会枯竭的,但人所创造的思想、精神、文化等却可以像火种一样,在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代之间传递延续,不会因为个体生命的结束而消失。
“永”,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的“永”字是象形兼会意字。其字形像长长的河流形状,中间是主河道,旁边是支流;中间有几个小点,小点象征着水流,整个字描绘的是水流长远、不间断的样子,体现了 “永” 字最初的含义 —— 水流长的意思。甲骨文中还有另一种说法的“永”字是“泳”的初文。其字形解释是由“人”和双人旁“彳”及“水”组成,双人旁“彳”本是行字的左旁,有前进之意。人在水中行走,即人在水中游泳,按这个意思分析,“永”的本义指游泳的意思。后来为了与永远的“永”相区别,另外加了三点水,造了个“泳”字,用于游泳之“泳”。
《说文解字》:“永,长也,象水坙(jing)理之长。《诗》曰:‘江之永矣。’”由水流的长远不间断,引申为时间上的长久、永恒的意思;或是表示某种状态或动作持续不断,没有尽头的意思。《诗经?小雅?白驹》: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从空间的角度,将水流的长远延伸到空间上的距离长远。“永”作为动词,还有演唱的意思,这既可以表示时间的延长,也可以表示空间的拉长等。《尚书·盘庚上》:“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由水流的长远可以引申出深度的意思,形容程度深。如 “永怀” 一词,就是指深深的思念或长久的感怀。
“绥”,其初文是“妥”,会意字,其定型文字见于小篆时期。但“妥”在甲骨文时就已经出现了。商周时的甲骨文、金文虽写法不尽相同,但都是一只大手按压一跪着的女人,强压下的女人自然容易妥协(一说是用手安抚);到了小篆时期,加一代表丝、绳的“糸”而成“绥”字,表示用绳捆绑,比只用手按更加稳妥,更安全。并由此借指上车时挽手的绳子,以使身体平稳安全。《说文解字》:“绥,车中把也。从糸从妥。”徐锴曰:“礼:升车必正立,执绥所以安也。当从爪从安省。”《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绥字由此与“妥”分道扬镳。
因为上车时执绥能使人安稳,所以引申出了安抚、使安定的意思;同时有安定的意思。《诗经·大雅》:“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由安定的意思进一步引申为安好,常作为书信中的祝颂语。后来进一步引申为舒缓的、安适的意思。《广雅》:“绥,舒也。”王念孙疏证:“绥者,安之舒也。”
“吉”,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的 “吉” 字构形说法不一,主要分歧在其上部字形的解释。较多学者认为,其上部像兵器的样子,表示与征战相关;也有学者认为,其上部是 “圭” 字,即玉制礼器,表示和祭祀相关;其下部的 “口” 是安置其上部兵器或玉圭的器具或处所;但无论是兵器入库、战争结束,还是玉圭归位、祭祀完成,都表示是好事,不是得到战胜的奖赏,便是获得神灵的佑护,所以便是吉祥、吉利的意思。随着文字的发展,字形上面便取其形状,变作了“士”,形成了最终的“吉”字。《说文解字》:“吉,善也。从士口。”《广韵》:“吉,吉利。又姓,出冯翊,尹吉甫之后。汉有汉中太守吉恪。”《周易·系辞上》:“吉,无不利。”意思是说是说吉祥就没有什么不利的。
自古以来(特别是古代),“吉”是人们头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凶”相对立。“吉”包含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善、美,这是指人和事物的。《尚书·盘庚》:“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另一个含义就是吉祥、吉利,即好的兆头的意思。·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在古代,阴历每月的初一称 “吉日” 或 “初吉”。《诗经·小雅》:“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劭”,形声字,最早出现在金文时期;其字形左边为 “召”,右边为 “力”;“召” 像一个人张口呼喊的样子,有召唤、号召之意;“力” 字像一种农具,表示力量、力气;综合下来,表达的是通过召唤、激励来发挥力量的含义;所以其本义是劝勉的意思。《说文解字》:“劭,勉也。”《汉书·成帝纪》:“先帝劭农,薄其租税。”由劝勉他人追求美好、进步等含义,引申出 美好、高尚的意思。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劭。”也可引申为自强、努力。如 “劭志” 就是指励志、勉力于志向,体现了一种自我激励、奋发图强的精神。
“永绥吉劭”表达的是一个完美的愿景——国家与家族永远保安享和谐安定,并将这份和谐安定与吉祥美好不断延续下去,直至久远的未来。这既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视,也是对子孙后代福祉的期许。“永绥”意味着永远保持安定和和谐,不受任何事情的干扰和破坏。这是期望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用品质的传承在人们心中筑起一座坚固的城堡,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袭,让居住其中的人们安心生活,享受平静与祥和。无论是社会的繁荣昌盛,还是个人的幸福安康,都离不开这样一种持续的安保环境。“吉劭”则强调了对吉祥和美好事物、品德的不懈追求与传承。“劭”在这里是个名词,指的是美好品质的传承。美好品德如善良、正直、宽容等,都是人类灵魂深处最为珍贵的宝藏。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讲的是要想个人优良的精神、品质、乃至有着优秀传承的家族、乃至于一个民族像火种一样永远不熄灭,那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奋发向上,不断地修福积德。只有才能够这样,我们的家族、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够永远的安享安定、和平、吉祥、幸福!
这句两话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让个人的精神品德、家族的繁荣昌盛乃至整个民族的希望之火如同熠熠生辉火种一般传递下去,永不熄灭,那么我们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进,积极向上;同时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积累福德;并将这些福泽一代代地积累,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唯有如此这般持之以恒地去做,我们的家族方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不倒,我们的子子孙孙也才能够世世代代都沐浴在安定祥和、吉祥如意以及幸福美满的光辉之中。
这不仅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它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而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个人对自身德行与能力的不懈修炼。只有秉持善良正直的心性,践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广施善行,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积累深厚的福报,让幸福与恩泽长久地萦绕身旁,惠及自身及周围的人们。如此这般,方能真正领悟到“指薪修祜”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并在人生道路上迈出坚实而稳健的步伐。
我们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以及文化思想,也都是源于古代先贤们、古代所有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与传承,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汇集到一起形成了溪流,化作河水,凝聚成了奔涌不息的江河,最后变成了汇聚百川的汪洋大海,中华民族的所有人都蒙荫与这片海洋,享受这先祖们“指薪修祜”而流传下来的“吉劭”。这片海洋或许有过水波不兴的安详,或许有过惊涛骇浪的澎湃,但这片海洋却永远地守护者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