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汉宏的门客沈苛献计说:“临安能击退贼兵,全靠兵马使钱镠用计取胜。我听说钱镠智勇双全,大人您如果写一封书信,准备丰厚的礼物,就说越州的贼寇还没有平定,向董昌借钱镠来越州剿匪。把钱镠骗到这里后,要么用优厚的待遇收买他,让他为您效力;要么找个借口杀了他。这样一来,董昌就像被割掉了右臂,再也成不了气候。如今朝廷政治混乱,宦官专权,皇帝的命令得不到执行,天下英雄都有割据一方的想法。如果能吞并董昌,占据杭州和越州,就有了成就霸业的基础。”
刘汉宏这个人志向远大却才能不足,沈苛这番话正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拍着沈苛的后背,连连称赞:“你真是我的心腹,看得太透彻了,好计策!好计策!”随即,他立刻写了一封信:
汉宏再拜,奉书于故人董公麾下:
顷者巢贼猖獗,越州兵微将寡,难以备御。闻麾下有兵马使钱镠,谋能料敌,勇称冠军。今贵州已平,乞念唇齿之义,遣镠前来,协力拒贼。事定之后,功归麾下。聊具金甲一副,名马二匹,权表微忱,伏乞笑纳。
其实董昌对刘汉宏早有疑心,提前派人打探越州的情况,得知黄巢的军队已经退去。如今收到刘汉宏的书信,信中却反说贼寇猖獗,董昌立刻察觉其中必有蹊跷,便马上把钱镠请来商议对策。
钱镠分析道:“您和刘观察使之间的嫌隙已经结下,双方势如水火。我听说刘观察使自称是帝王后裔,野心不小。黄巢的军队入境时,他不仅不发兵抵抗,反而用金银财物求和,居心叵测。如果您能拨给我两千精兵,我打着相助的旗号前去。刘汉宏没什么谋略,一定会欣然接纳。到时候我们见机行事,就能一举拿下越州。随后向朝廷上表奏明,指控刘汉宏与贼寇勾结、图谋叛乱。如今朝廷处事优柔,一定会重重奖赏您的功劳。这样一来,您既能在史册上留下功勋,自身也能安稳无忧,这难道不是万全之策吗?”
董昌觉得这个计策非常好,欣然同意,当即写了回信,让来使先行回去。随后挑选两千精兵交给钱镠,临行前叮嘱道:“此去一定要见机行事,多加小心。”
刘汉宏收到董昌的回信,得知钱镠即将到来,心中大喜,马上和门客沈苛商量对策。沈苛建议道:“钱镠带来的两千人,都是精锐士兵。如果让他们进城,恐怕难以控制。我们不如在他到来之前,派人去迎接,让军队驻扎在城外,只召钱镠一人进城相见。他没了军队做后盾,就只能任我们摆布。然后我们派将领接管他的军队,给予丰厚赏赐,让这些士兵反过来攻打杭州。出其不意,董昌必败。”
刘汉宏听后连连称赞:“你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好计策!好计策!”随即命沈苛出城迎接钱镠。
钱镠率领两千军马抵达越州城外,沈苛前来迎接。双方行过礼后,沈苛传达刘汉宏的命令:“观察使说城中地方狭小,容不下客军,请将军先在城外驻扎,单独进城相见。”
钱镠一下子就看穿了刘汉宏的诡计,决定将计就计。他假意发怒道:“我本是一介平民,承蒙观察使不嫌我出身低微,以厚礼相邀。我感激观察使的知遇之恩,本想肝脑涂地报答他。可董刺史和观察使表面亲近,实则猜忌,不想让我来,只肯拨五百士兵。我再三争取,才得到两千兵力。我精心挑选的这些士兵,个个以一当百,特意来辅助观察使成就大业。没想到观察使不体谅我的辛苦,不来亲自犒劳,反而坐在城中召见我,把我当下属一样呼来喝去,这哪里是对待贤才的态度!我这就带兵回去,不再见观察使了!”说完,他仰天长叹:“我一片忠心,可惜,可惜!”
沈苛信以为真,连忙解释道:“将军别误会,观察使确实不了解您的心意。我这就回城说明情况,他一定会亲自来劳军,与您相见。”说完,沈苛骑马飞奔回城。
钱镠则悄悄吩咐手下的心腹将领,按照提前谋划好的方案做好准备。
刘汉宏听了沈苛的汇报,信以为真,立刻命人杀牛宰马,准备粮草,作为犒劳军队的物资。他亲自率领旌旗鼓乐,来到北门外的馆驿坐下,等着钱镠来拜见,还指望钱镠会行下属拜见主将的大礼。
没想到,钱镠只带着二十多个心腹,昂首挺胸地走进馆驿,对着刘汉宏拱手道:“小将身穿铠甲,不便下拜,请多包涵。”这一举动把刘汉宏气得脸色发白。沈苛觉得自己失策,满脸通红,上前怒斥道:“将军太过分了!俗话说‘军有头,将有主’,尊卑有序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董刺史派您来协助观察使,您就是观察使的下属。况且董刺史曾是观察使的部下,都不敢与观察使平起平坐,您如此傲慢,是小看我们越州没有军队吗?”
沈苛话还没说完,钱镠大喝一声:“无名小辈,敢来多嘴!”他一把扯下头巾,身后二十多人立刻行动起来。钱镠迅速拔出佩剑,沈苛毫无防备,当场被一刀砍头。刘汉宏见状,转身就往馆驿后面跑去,他手下的一百多人连忙上前围攻钱镠。但钱镠勇猛无比,如砍瓜切菜般杀散众人,随后到馆驿后园搜寻刘汉宏,却不见踪影。只看到土墙上缺了一角,显然刘汉宏翻墙逃走了。
钱镠懊悔不已,想率领两千士兵攻打越州。但看到城中已有防备,自己又没有后援,孤军奋战难以成功,只好下令撤军,原路返回。
刘汉宏得知钱镠撤军,立刻点齐五千精兵,派骁将陆萃为先锋,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追击。
钱镠料到越州军队会来追赶,于是日夜兼程。当走到白龙山下时,突然听到一阵锣响,山中涌出二百多人,分列两旁。为首的好汉相貌堂堂,头戴金线唐巾,身穿绿锦衲袄,腰间系着搭膊,脚蹬皮靴,背着弓箭袋,手持泼风刀,浓眉大眼,紫面胡须。
钱镠催马上前,仔细一看,认出这人是以前一起贩盐的顾三郎,名叫顾全武。顾全武一见钱镠,立刻扔下刀,跪地便拜。钱镠赶忙下马扶起他:“三郎,许久不见,你怎么在这里?”
顾全武说:“自从蒙您救命之恩,我一直想找机会报答。听说黄巢的军队来了,我本想召集义兵保护地方,顺便和您相见。后来听说您破贼立功,成了朝廷官员,又得知您来越州为刘观察使效力。我就聚集了二百多名盐贩,正打算去越州找您帮忙,没想到在这里相遇。不知您为何这么快就撤军了?”
钱镠把刘汉宏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然后说:“今天幸好遇到你,正有一事相求。我料定刘汉宏一定会来追赶,所以连夜赶路。他自恃资历老,不把董刺史放在眼里,杭州又是他以前管辖的地方。如果追不上我,他一定会直接去杭州找董刺史算账。你带领这二百人暂驻白龙山下,等他的军队过去后,假意投降。等他兵临杭州,看我出兵迎敌时,你就趁机行动,一定能斩杀刘汉宏。要是成功了,这就是你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我一定会在董刺史面前全力保荐你,你的前程不可限量,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顾全武一口答应:“大郎放心,我一定照办!”两人就此分别,各自行动。
再说刘汉宏率领军队追到越州边界,先锋陆萃探知钱镠已经连夜返回,便向刘汉宏建议撤军。刘汉宏大怒道:“钱镠一个小小卒子,竟敢羞辱我!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去见越州百姓?杭州曾是我管辖的地方,董昌也是我举荐的。我现在亲自带兵过去,一定要让董昌杀了钱镠,向我低头认罪,否则我誓不罢休!”他喝退陆萃,下令继续进军,直奔杭州而去。
刘汉宏率军行至富阳白龙山下时,突然锣声大作,二百余人迅速涌出,整齐排列。为首的好汉手持大刀,气势汹汹。刘汉宏心头一惊,正准备迎战,只见那好汉收住刀势,高声问道:“来将可是越州刘察使?”刘汉宏回应:“正是!”那好汉急忙将刀扔在地上,拜伏于马前,说道:“小人在此等候多时了!”
刘汉宏询问其来意,好汉说道:“小人姓顾,名全武,临安人氏。因贩卖私盐被官府追查,一直在江湖上逃命。近来听说昔日同伙钱镠做了官,便前去投奔,不料他嫉贤妒能,发迹后就忘了旧友,不肯收留我,我只好暂在白龙山落草。昨日钱镠路过此地,我本想杀了他,无奈手下人少,怕难以成事。听闻他得罪了察使,小人愿做先锋,为您效力!”刘汉宏大喜,当即让顾全武接替陆萃担任先锋,拨给他一千兵马在前开路,陆萃则改做后哨。
没过多久,刘汉宏的军队抵达杭州城下。此时钱镠已与董昌商议好,提前做好了准备。董昌亲自登上城楼,大声说道:“下官与察使同为朝廷命官,各守一方,我从未有得罪之处,不知察使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刘汉宏破口大骂:“你这背恩忘义的贼子!若识时务,就斩了钱镠,献上首级,免得动武!”董昌回应:“察使莫怒,钱镠已经来请罪了。”
话音刚落,城门大开,一支部队疾驰而出。为首的正是钱镠,钟明、钟亮分别在左右,他们直冲入敌阵,目标直指刘汉宏。刘汉宏慌乱之中,急喊:“先锋何在?”旁边一人应声:“先锋在此!”手起刀落,刘汉宏当场被斩于马下。顾全武挥刀示意,钱镠率军奋勇杀入,高呼:“投降者免死!”刘汉宏的五千人马纷纷投降,陆萃见大势已去,自刎而亡。原来,斩杀刘汉宏的正是顾全武。
董昌见刘汉宏已死,大开城门收军。钱镠带着顾全武拜见董昌,董昌十分高兴,随即把刘汉宏的罪状上奏朝廷,并呈报钱镠等人的功绩。当时朝廷事务繁多,无暇深究,便升任董昌为越州观察使,接替刘汉宏的职位;钱镠为杭州刺史,接替董昌的职位;钟明、钟亮和顾全武也都获封官职。钟起还将亲生女儿嫁给钱镠为妻。董昌前往越州赴任,将杭州让给钱镠。钱镠的父母也来到杭州居住,钱家一门荣耀显贵。
再说临安县有个农民,在天目山下锄地时,挖出一块小小石碑,上面刻着几行字。农民不识字,便拿给村里的学究罗平辨认。罗平擦去泥土仔细查看,发现是四句谶语:“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海门一点巽峰起,五百年间出帝王。”石碑后面还刻着“晋郭璞记”四个字。罗平如获至宝,将石碑留在家中。第二天,他怀揣石碑来到杭州府,献给钱镠,并暗示这是天命所归。
钱镠看后大怒:“你这匹夫,造谣欺骗我,理应斩首!”罗平再三求饶,才免去一死,却被钱镠下令乱棒打出,石碑也在庭院中被砸得粉碎。其实钱镠心里明白这是预示自己的吉兆,但担心消息外传,所以故意装作不信,这正体现了他心思缜密。
罗平挨打后,对钱镠怀恨在心,觉得自己好心却遭恶报。他心生一计,决定把石碑献给越州的董昌,说不定能得到好处。罗平偷偷贿赂守门的吏卒,在庭院中找回了被砸碎的石碑。原来石碑只碎成三块,拼合起来字迹完好无损。罗平大喜,重新包裹好石碑,前往越州。
路上,罗平遇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孩子手中提着一个竹笼,笼外盖着布,里面养着一只小翠鸟。罗平上前询问,众人说:“这鸟儿既不是鹦鹉,也不是八哥,却会说话。我们想出一贯足钱买下,这孩子都不肯卖。”这时,小鸟突然点头,连声叫道:“皇帝董!皇帝董!”罗平问孩子:“这鸟儿是天生会说话,还是教的?”孩子回答:“我爹在乡里砍柴,听见树上说话,发现是这鸟儿。用栖竿把它捉来,它天生就会说话。”罗平说:“我给你两贯足钱,卖给我吧。”孩子拿了钱,高兴地离开了。
罗平拿到鸟笼,急忙赶路。到了越州,他声称有机密要事求见董昌。董昌将他唤入,屏退旁人,正要询问,小鸟又在笼中叫道:“皇帝董!皇帝董!”董昌大惊,问:“这是什么鸟?”罗平说:“这鸟不知叫什么,天生会说话,应称它为‘灵鸟’。”接着,他从怀中取出石碑,讲述来历:“从晋初到现在,正好五百年。当今天子势弱,唐朝国运将尽,梁、晋二王相互争斗,天下英雄都有割据一方的想法。钱塘本是察使您的发迹之地,灵碑现世并非偶然,灵鸟鸣叫更是天命所示。察使您先破黄巢,又斩刘汉宏,威名远扬,此时若凭借越州、杭州的力量兼并两浙,进可图谋中原,退也能像孙权一样称霸一方。”
董昌本就对天下纷乱早有称霸之心,听了这番话,大喜道:“先生远道而来,这是上天助我立功!事成之后,我定让您做越州观察使!”于是,董昌拜罗平为军师,开始招兵买马,还向民间征收赋税以充军饷。他命工匠打造金丝笼子安置灵鸟,外面用蜀锦做罩子。董昌还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给钱镠,让他招募士兵听候调用。钱镠收到信后大惊:“董昌这是要造反!”他立刻秘密上奏朝廷,朝廷随即任命钱镠为苏、杭等州观察使。此后,钱镠大规模扩建杭州城,从秦望山到范浦,城周长七十里。他再次上表奏报,被加封为镇海军节度使,封开国公。
董昌得知朝廷接连给钱镠加官进爵,心中怒火中烧,破口大骂:“这个忘恩负义的狗奴才,竟敢靠出卖我换取官职!我定要先拿下杭州,出这口恶气!”谋士罗平赶忙劝阻:“钱镠反叛的迹象尚未显露,又刚受朝廷重用,此时讨伐师出无名。不如伪造朝廷诏书,先给自己封个越王之位,然后以尊临卑,先平定睦州扩充兵力,再借道杭州攻打湖州。如果钱镠拒绝借道,我们就趁机攻打;要是他出兵相助,那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杭州,岂不是更好?”
董昌觉得有理,便假造朝廷诏令,宣布自己受封越王,总领两浙各路兵马。他更换旗帜,把“越王”字号高高挂起,还拿出之前的灵碑和“灵鸟”,向百姓宣称这是天意。随后,董昌在民间实行三丁抽一的征兵政策,很快集结五万大军,对外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向睦州进发。毫无防备的睦州很快被攻破,董昌在睦州停留一个多月,更换官吏,又挑选出三万精兵。看着军威鼎盛的队伍,董昌自认为天下无敌,竟开始谋划称帝,还向杭州征兵,准备攻打湖州。
钱镠分析局势后说:“越州军队士气正盛,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不如先假意迎合。等他们在湖州久攻不下、士气低落时,我们再趁机出击,必能获胜。”于是,他先派钟明带着谦卑的书信和礼物前去犒劳越州军队,随后亲自率领五千兵马,表示愿意担任先锋。董昌大喜过望。行军几天后,钱镠谎称生病,留在途中休养。董昌没有丝毫怀疑,催促大军继续前进。
钱镠见越州军队走远,立即带兵返回杭州,挑选一千精兵,打着越州军队的旗号,命顾全武为先锋,偷袭越州。他又让钟明、钟亮各领五百精兵,秘密驻扎在余杭边境,叮嘱他们:“没有命令不许轻举妄动,等董昌回援越州时,他们必定会经过这里,那时你们从背后突袭。董昌急于回救,无心恋战,我们定能大获全胜。”安排妥当后,钱镠对钟起说:“守城的事就交给你了。越州是董昌的老巢,我必须亲自去一趟。只要端掉他的老巢,董昌就必死无疑。”说完,他亲自率领两千精兵,接应顾全武。
顾全武带着伪装的越州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抵越州城下。他谎称是来催促攻城火器的,骗开城门后,大声喊道:“董昌擅自称帝,背叛朝廷,钱节使奉诏讨伐,十万大军已在城外!”越州城中的精锐都被董昌带走了,剩下的老弱残兵哪里敢抵抗?顾全武直接冲进府中,将董昌的世子董荣及董家三百多口人全部软禁,派兵看守。这时,杭州的大军也赶到了,得知顾全武已经占领城池,便整军入城,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顾全武迎接钱镠进入府中,随后发布安民告示,并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董昌军中。信中写道:“我听说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地上不能有两个帝王。如今唐朝国运虽衰,但天命未改。而你却狂妄自大,僭越称帝、发动战争,凡是唐朝的臣子,谁不对此感到愤慨?我迫于正义,派副将顾全武率兵讨伐叛逆。大军所到之处,越州百姓纷纷倒戈。你的家人已经全部被抓获。如果你能认清形势、低头认罪,或许还能保住性命。希望你早日自行了断,挽救全家人的性命。”
此时的董昌正为攻打湖州久攻不下而烦闷,突然又听见“灵鸟”叫着:“皇帝董,皇帝董!”他揭开锦罩查看,眼前一花,“灵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正是刘汉宏的面孔!董昌吓得魂飞魄散,大叫一声,当场晕倒。众将急忙将他救醒,他定睛一看,笼子里只剩下点点血迹,“灵鸟”真的消失了。
董昌心中惶恐不安,急忙召来罗平商议:“这到底是吉是凶?”罗平明知是不祥之兆,却不敢直说,只好硬着头皮安慰:“大越帝业是从斩杀刘汉宏开始的,如今他的头像出现,这是克敌制胜的征兆!”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来报杭州派人送书来了。董昌拆开一看,得知越州已失,顿时惊慌失措。罗平连忙说:“用兵之道虚虚实实,不可轻信。钱镠称病回兵,肯定另有图谋,这封信不过是用来动摇军心的,您千万不要乱了阵脚。”董昌说:“不管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先回军,保住老巢。”罗平为防止消息泄露,下令斩杀了送信使者,又传令全军全力攻城,让湖州守军不起疑心,以便夜间悄悄撤军。
当天,越州军队一直攻打到晚上才停歇。到了二更时分,大军拔营起寨。骁将薛明、徐福各率一万人马打前阵,董昌率领中军紧随其后,让从睦州带来的三万大军和罗平断后。湖州守军见敌军撤退,担心有诈,没敢追击。
薛明、徐福日夜兼程,很快到了余杭山下,正准备埋锅造饭,突然山凹里连珠炮响,钟明、钟亮两路伏兵左右杀出。薛明迎战钟明,徐福抵挡钟亮。徐、薛二人虽然勇猛,但此时军心不稳,又日夜奔波、疲惫不堪,哪里敌得过这两支生力军?正所谓“兵离将败”,薛明见军队大乱,心中慌乱,一个没留神,被钟明斩于马下。钟明随即与钟亮夹击徐福,徐福寡不敌众,也被斩杀,剩下的士兵纷纷投降。
钟明、钟亮商议:“越州军前部虽败,但董昌的大军随后就到,我们寡不敌众。不如分兵埋伏,等他们过去后再从背后攻击。他们得知前部战败,必定心慌想逃,那时我们就能大获全胜。”两人将投降的士兵放走,让他们给董昌报信。
董昌率领大军正行进间,只见败兵纷纷逃来,报告:“徐、薛二将都已阵亡!”董昌吓得心胆俱裂,但只能强打精神,指挥军队继续前进。过了余杭山,没见到敌军,正暗自疑惑时,只听身后连珠炮响,两路伏兵突然杀出,也不知有多少人马。越州兵吓得只顾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董昌一口气狂奔五十多里,才摆脱追兵。他收拢残军,发现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一,只能焦急地等待罗平的后军消息。
没想到,从睦州带来的士兵本就对董昌心存不满,见他战败回逃,几个裨将一商量,杀了罗平,带着他的首级向钟明、钟亮投降,还调转枪口追击董昌。董昌得知消息,不敢走杭州大路,绕道临安、桐庐。
钱镠早已算准董昌的路线,提前安排钟起镇守越州,自己率军回杭州等候,又命顾全武率领一千人马在临安的险要之处设伏,防止董昌逃跑。董昌逃到临安时,军队早已不成队形,正艰难地爬山过险,不料顾全武突然率军杀出。顾全武一马当先,持刀纵横驰骋,逢人便杀,大声喝道:“投降免死!”士兵们纷纷跪地投降,谁也不敢反抗。董昌见大势已去,慌忙脱去金盔金甲,逃到一户农家避难,结果被村民捆绑起来交了出去。顾全武担心投降的越州兵太多,恐生变故,一刀砍下董昌首级,断绝了越州兵反抗的念头,并重赏了村民。
顾全武正要安营休息,突然山凹中鼓角震天,尘土飞扬处,无数军马杀来。顾全武心想:“这肯定是越州军的后队!”他提刀上马,准备迎敌。等对方走近,才发现冲在前面的两员大将正是钟明、钟亮——他们也是为追赶董昌而来。三人下马相见,各自讲述战斗中的功绩。当晚,他们在临安扎营。第二天,大军拔寨起行。两天后,正好与钱镠的军队会合。原来钱镠得知董昌绕道临安,担心顾全武难以成功,亲自率军前来接应。如今三路大军大功告成,便合兵返回杭州。一路上,将士们喜气洋洋,马鞭敲击金镫,奏响胜利的乐章,齐声高唱凯歌,场面好不热闹。
顾全武献上董昌的首级,钟明、钟亮则献上薛明、徐福和罗平的首级。钱镠随即下令,将关押在越州监牢里的董昌家属三百余人全部处死,随后写好捷报上奏朝廷。这一年是唐昭宗乾宁四年。
当时,中原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断,而吴越之地路途遥远,朝廷难以顾及。得知钱镠成功平叛,朝廷收到奏表后大为赞赏,赐予他铁券诰命,封他为上柱国、彭城郡王,还加授中书令一职。没过多久,钱镠又被进封为越王,后改封为吴王,获得对润州、越州等十四州的封官授爵特权。
此时的钱镠可谓志得意满,他在杭州大兴土木,建造王府宫殿,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钱镠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尚在,他将母亲接入宫中,让她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钱镠的妻子钟氏被册封为王妃;钟起担任国相,协助处理政务;钟明、钟亮和顾全武也都被任命为各州观察使。
这一年,当地遭遇大水,江潮泛滥,城墙受到严重冲击。钱镠调集大量民夫修筑扞海塘,然而工程进行了好几个月都未能完工。钱镠亲自前往工地督战,看到江涛汹涌,施工困难重重,不禁大怒道:“到底是何方江神,竟敢与我作对!”他下令数百张强弩齐发,对着潮头射击,汹涌的波浪竟奇迹般地平息下来。没过几天,扞海塘顺利竣工,钱镠将附近的城门命名为“候潮门” 。
钱镠感慨道:“古人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这话确实有道理。”于是,他挑选良辰吉日,前往临安,拜祭祖父的坟墓,用最高规格的太牢之礼进行祭祀。祭祀队伍旌旗飘扬,锣鼓喧天,声势浩大,震动山谷。钱镠将临安县改为衣锦军,石镜山命名为衣锦山,用锦绣绸缎覆盖石镜,并派兵看守,严禁他人私自观看。他曾经坐过的那块大石被封为衣锦石,旁边的大树封为衣锦将军,同样用锦绣包裹起来,一旦被风雨损坏,就立即更换新的绸缎。他过去居住的地方被称为衣锦里,还建造了牌坊。就连当年贩卖私盐用的担子,也用锦囊包裹好,供奉在旧居堂屋中,以此表示自己不忘本。
钱镠宰杀牛羊,大摆宴席,邀请家乡所有的故旧前来参加,无论男女老少,都在邀请之列。宴会上,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人,提着一壶白酒,端着一盘粽子,迎着钱镠,笑呵呵地说:“钱婆留,如今可真是出息了,太好了,太好了!”钱镠身边的侍从正要上前呵斥,钱镠连忙阻止:“别吓到老人家。”说着,他恭恭敬敬地拜倒在地,感激地说:“当年若不是王婆您出手相救,留下我这条性命,哪有我的今天!”王婆将钱镠扶起,倒了满满一瓯白酒递给他,钱镠一饮而尽;王婆又送上粽子,钱镠也吃了下去。他说道:“如今我钱镠不愁吃穿,王婆您不用再操心,就安心养老吧。”随后,钱镠吩咐县令划出村里一百亩肥沃的田地,作为王婆养老的保障,王婆连声道谢后离去。
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已到齐,他们看到钱镠身穿蟒袍玉带,气宇轩昂,如同天人一般,纷纷下跪行礼。钱镠将大家一一扶起,请他们就座,还亲自举杯敬酒,并规定八十岁以上的人用金杯饮酒,百岁老人则用玉杯。当时,用玉杯饮酒的百岁老人就有十多位。
钱镠敬完酒,起身唱起歌来:“三节还乡挂锦衣,吴越一王驷马归。天明明兮爱日挥,百岁荏兮会时希。”乡亲们都是普通村民,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默不作声。钱镠察觉到气氛有些尴尬,便改用吴地方言重新唱道:“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长在我侬心子里,我侬断不忘记你。”唱完后,众人欢呼起来,纷纷拍手应和,一起欢唱,现场气氛热烈。当天大家尽兴而散,接下来两天又继续聚会畅饮,钱镠给每个人都赏赐了绢帛。曾经开赌场的戚汉老已经去世,钱镠把他的家人找来,给予丰厚的赏赐,之后才返回杭州。
后来,唐王将皇位禅让给梁王朱全忠,朱全忠改元开平,封钱镠为吴越王,不久后又授予他天下兵马都元帅的职位。钱镠虽然接受了王封,但他的出行排场、礼仪规格与皇帝几乎没有差别,出入都有警卫森严的仪仗,百姓也要对他高呼万岁。据欧阳修《五代史叙》记载,吴越国在当时也曾称帝并更改年号,直到现在,杭州的一些寺院里还能看到天宝、宝大、宝正等年号,这些都是吴越国时期使用的。
自钱镠成为吴越王,吴越地区一直没有受到邻国侵扰,百姓安居乐业。钱镠享年八十一岁,死后谥号为武肃。他的王位传给儿子钱元瓘,钱元瓘又传给儿子钱佐,钱佐之后由弟弟钱俶继位。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钱俶前往朝拜。到宋太宗即位时,钱俶主动献出吴越国土,归顺宋朝,被改封为邓王。钱氏家族统治吴越地区长达九十八年,天目山石碑上的谶语,至此全部应验。
后人写诗称赞道:“将相本无种,帝王自有真。昔年盐盗辈,今日锦衣人。石鉴呈形异,廖生决相神。笑他皇帝董,碑谶枉残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